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一个遗憾
无数自发赶来送他最后一程的人们排起长队,人手一本杨振宁的生平,一边看一边等待悼念,“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九个大字格外显眼,悲伤布满所有人的脸庞。
无数自发赶来送他最后一程的人们排起长队,人手一本杨振宁的生平,一边看一边等待悼念,“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九个大字格外显眼,悲伤布满所有人的脸庞。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科学家的离去,会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涟漪能荡开几十年?
距离杨振宁先生去世至今,已经过去了9天的时间,很多人都难以接受,世界上又少了一位顶尖物理学家的事实。
那天八宝山的菊花堆得比人还高,不是因为他是名人,是因为你我都知道,他让这个世界的公式更美了。
而最有力的打脸“证据”莫过于杨振宁遗体上是覆盖国旗的,当其孙辈捧着遗像走出灵堂,八个工作人员抬着棺椁时亦用国旗包裹着,这份荣誉是何等闪耀。
有人四点出门,也有人搭夜班车赶来,大家担心错过最后的告别时段。
2025年10月24日早晨六点,天还没亮,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外就站满了人。有人举着杨振宁照片,有人抱着花束,队伍一直排到马路对面。九点整,灵堂大门打开,人们鱼贯而入,看见杨振宁遗体覆着五星红旗,身上围着学生送的菊花,墙上贴着他年轻时的照片。
10月18日,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因病去世,享年103岁,消息一出,引发了全网悼念。
今天上午 9 点,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如期举行。天刚蒙蒙亮,就有不少清华校友、仰慕者赶来送行,在八宝山殡仪馆外面排起了长队。按照告别式的规定,只有亲友和
10月24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杨振宁遗体告别仪式,大多数人都在为失去一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物理科学奠基人难过和缅怀的时候。
真正值得看的,是后面那串“操作”——清华把旧书房整个搬进校园,连他批注到卷边的《量子场论》都摆回原位;诺奖官网连夜翻出1957年斯德哥尔摩的录音,粒子物理圈直接降半旗;教育部更狠,打算把他的故事写进高中选修课本,以后高考可能真会考“杨-米尔斯”到底怎么用。
“振宁素”写进元素周期表那天,北京下着小雨,八宝山门口排了四百米。